媒體公衛 | 中大公衛攜手廣州市CDC: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太阳集团app首页-廣州市CDC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以下簡稱“基地”)近日成立,太阳集团1088vip(以下簡稱“中大公衛”)和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廣州市CDC”)聯合共建該基地,着力構建新時期廣州市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和人才智力高地。

打造“平戰結合”工作體系
探索“醫防管”三栖人才培養
“您好,這裡是海珠疾控中心,需要和您核實一些信息。”日前,在廣州疫情防控的攻堅階段,一股“青春風暴”迅速集結,83名中大公衛學子齊聚中大北校園公衛樓臨時流調中心,支援海珠區流調工作。電話交談聲、敲擊鍵盤聲相互交錯,同學們忙不疊地打着流調電話,仔細記錄、認真核實相關信息,俨然就是專業的“流調員”。據統計,自11月以來,中大公衛派出8輪共計376人次進行志願支援,開展了10106人次電話流調與信息處理。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全社會對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的空前重視,也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指明了發展方向和提供了實踐機會。中大公衛院長夏敏教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凸顯出公共衛生人才缺乏的現實問題,特别是具有“醫防管”融合(通臨床醫學、精預防醫學、懂社會管理)的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奇缺,導緻面對公共衛生應急事件時缺乏具有“一錘定音”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同時,擁有科研資源、醫療數據、現場優勢的各級疾控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擁有科研能力的高校之間,缺乏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導緻高校的科學研究不能很好地滿足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的科研技術支持需求。

基于現實問題,在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太阳集团app首页的支持下,基地将通過“一院一班一隊一中心”,即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醫防管”三栖人才實驗班、中大-廣州市流調志願服務隊、中大公衛-廣州市CDC疾病監測預警與風險評估聯合研究中心的建設,建成“一錘定音”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示範基地,形成CDC與高校有機融合優勢互補機制體制創新的新高地,建設緊密合作以科研創新成果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主陣地。

據悉,此前為切實解決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流調溯源工作波及範圍廣、風險人群基數大的巨大壓力,中大公衛緊急響應,充分發揮學院的專業知識和學科優勢,以MPH(公共衛生碩士)研究生為主力,同時向全院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開放,将流調志願服務與MPH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課以及本科生的勞動教育課相結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本碩博優秀學生志願者隊伍。該隊伍主要協助市疾控各流調小組開展流調與信息管理工作,在“黃金24小時”内迅速精準地對密接與次密接進行篩選,為疾控流調指揮隊及時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據,以迅速遏制住疫情的擴散。
目前,志願服務隊已轉為常态化建設管理,形成“平戰結合”的機制。“平時”與衛生行政部門合作,讓隊員有充足的知識和技術儲備;“戰時”集中加強培訓就能投入到“一線”,成為廣州市流調力量的有效補充,學生也在“一線”的真實世界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悟專業的魅力。今後,流調志願服務隊将繼續以“醫防管”三栖人才實驗班為組建核心,以MPH為主體,逐步納入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
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
在人才培養上,基地将立足“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大學科、大專業”的新定位,完善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使命擔當的高素質公共衛生人才。
基地将在全面總結之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情況、分析研究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和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能力提升的原則,優化課程體系。

廣州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張周斌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也凸顯了建設公共衛生與健康交叉學位、培養交叉複合型人才的現實緊迫性。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将豐富公共衛生研究方法和技能,擴展傳統公共衛生内涵,構建新型公共衛生與健康學科知識體系,通過健康風險識别、暴露因素分析、幹預應對研究、監測評估、政策評價等方面形成持續改善公衆健康狀況的閉環,為培養高端複合型公共衛生與健康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在專業型公共衛生碩士的培養上,基地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培養适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人文素養,掌握預防醫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應用型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學生畢業時即可在公共衛生機構從事疾病預防和控制、衛生監督和監測、公共衛生危機預警與處置等工作。

基地将調整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教學時間,通過整合太阳集团app首页與廣州市CDC的資源,完善實驗實訓條件,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及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和發展潛力。另外,配合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在對學生的考評上,基地也會相應提高專業實踐課程的考評權重。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培養“一錘定音”領軍人才
“博士研究生作為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主力軍,重任在肩,承擔的是曆史與時代的使命,因此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創新能力刻不容緩。”中大公衛副院長王慶教授告訴記者,在學術型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上,基地采用點撥式和讨論式等的正面鼓勵引導的方式參與指導,促進學術型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創新思想的實踐及取得進一步的成果。
基地将借助太阳集团app首页和廣州市CDC的資源,為學生提供開拓視野、學術交流的機會,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相關的國内、國際學術會議;建設集開放實驗室、學術論壇、名家講壇、專題技術培訓、團隊培訓及創新實踐為一體的多功能創新實踐環境;并在學生進行原始創新的過程中,創造良好而适當的激勵機制,通過物質激勵與人文關懷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創造更多的創新成果。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出現的管理問題,基地将依托太阳集团app首页的應用型公共衛生博士(DrPH)培養計劃,為社會培養一批能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疫情應急處置中“一錘定音”的應用型領軍人才。
DrPH的培養采取導師小組負責制,指導小組将由主管導師及參加指導的3-5位教授或副教授及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至少一名為來自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的行業導師。導師小組負責對博士生的培養全過程進行指導和評估,包括制定研究計劃、安排課程、讨論研究主題、确定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畢業論文撰寫與論文答辯等,并指導和幫助博士生完成實踐訓練。

“我們既要培養聚焦研究學術問題的高層次學術型公共衛生人才,更要培養具有紮實的預防醫學理論知識功底、解決公共衛生實際問題和突發應急響應能力、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寬廣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夏敏院長表示,随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加快推進DrPH教育并将其納入公共衛生高等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轉載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陳亮 範瑞泉 朱偉 劉宇)
初審:陳霞、藍丹紅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