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海教授團隊發現可以抑制基孔肯雅熱病毒早期複制的特異性納米抗體
基孔肯雅熱(CHIKF)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經伊蚊傳播,以發熱、皮疹及關節疼痛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CHIKV通常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哺乳動物宿主和蚊蟲之間以曲線式循環傳播。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亞證實了基孔肯雅熱流行,1956年分離到病毒。2005-2007年本病在印度洋島嶼、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廣泛流行,導緻數百萬人患病。目前,在亞洲、非洲、歐洲以及美洲的近60個國家已經确認有基孔肯雅病例發生。
對于CHIKV的防治,目前沒有可以使用的疫苗上市,也沒有經過批準的抗病毒治療方法,通常是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類固醇,卧床休息,以及補充水分。重鍊抗體的重鍊的可變區稱為VHH,通過體外重組表達制備的VHH分子質量僅僅為15kDa,是傳統抗體的十分之一左右,是抗原結合片段的二分之一左右,因此被稱為納米抗體(nanobody, Nb)。與傳統抗體相比,納米抗體可以識别傳統抗體不能識别的位點由于納米抗體較小的尺寸以及特殊的CDR3結構,促進了其與傳統抗體所不能達到的新表位的相互作用,因此納米抗體具備結合和中和傳統抗體難以命中的靶點的能力,适用于病毒的靶向治療。
圖1實驗方案
近日,太阳集团1088vip陸家海教授、陳澤良教授和第一作者鄧強(博士在讀)等在抗病毒研究領域重要學術期刊Antiviral Research(IF=10.103)上發表了題為“Inhibition of Chikungunya virus early replication by intracellular nanoantibodies targeting nsP2 Epitope Rich Region”的研究論文。該項研究由太阳集团1088vip陸家海教授團隊領銜,聯合中外團隊,在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廣東省對接國家重大項目支持下,從羊駝天然噬菌體庫中篩選出了多個針對CHIKV病毒nsP2抗原的特異性納米抗體。研究發現納米抗體能夠抑制病毒早期複制。抗體的獲得,為進一步研究CHIKV nsP2功能,開發治療藥物等奠定了基礎。
太阳集团1088vip博士生鄧強為論文第一作者,陸家海和陳澤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太阳集团1088vip為該工作的第一完成單位。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E0208000)、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2018B020241002)、深圳市科技計劃 (JSGG20220606142207017)、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科技創新項目(2022ZDZ12)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項目(2021Szvup171)。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antiviral.2022.105446
撰稿:尹博陽
初核:丁瑩、董光輝
審核:王燕芳
審核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