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廉平團隊系統闡述了社會規範反饋對抗生素處方行為的影響及關鍵技術特征
近日,太阳集团1088vip楊廉平團隊在感染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IF=71.421)上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social norm feedback on antibiotic prescribing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behaviour change techniques: a mixed-methods systematic review”的綜述性研究成果,系統闡述了社會規範反饋(Social norm feedback, SNF)幹預抗生素處方行為的有效性及其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s, BCTs)的關鍵特征。該論文由太阳集团1088vip楊廉平副教授為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曾穎超和石林為共同第一作者,太阳集团1088vip是第一完成單位。
細菌耐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已經成為了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于2014年首次發布的全球抗菌藥物耐藥性監測報告稱:如果不對抗菌藥物濫用采取措施,那麼在不久的将來,人類在面對細菌感染時将會陷入無藥可用的境地。此外,抗生素濫用還會導緻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增加自限性疾病的衛生服務需求,以及增加疾病的經濟負擔。目前抗菌藥物濫用被認為是驅動AMR發展的重要因素。行為科學(Behaviour science)可以成為糾正抗生素不合理處方行為的重要工具,國際學者也越來越認可基于行為科學理論進一步改善醫生臨床處方用藥行為的重要價值。其中,信息反饋幹預中特别值得關注的一種策略是社會規範反饋。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具有強烈的群體專業文化氛圍,偏離團體常态的醫療行為往往會被視為“不稱職”,這種文化給SNF幹預的實施提供了溫潤土壤。然而,影響醫生抗生素處方行為的因素十分複雜,尤其是在基層醫療保健機構。SNF能否有效減少醫生的抗生素處方行為,SNF對優化醫生抗生素處方行為的效果有多大,SNF幹預的成功實施受哪些因素影響,以及SNF幹預設計與成功實施具有哪些關鍵技術特征等問題亟待明确。
該研究納入了23篇使用同行比較對醫生進行抗生素處方反饋幹預的實證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社會規範反饋可以有效降低醫生4%的抗生素處方,且在社會規範反饋設計中關鍵的行為改變技術是"feedback on behavior"與"social comparison"。研究發現“Information about health consequences”,“Adding objects to the environment”和“Instruction on how to perform the behavior”是SNF中較有應用前景的行為改變技術。

圖1 納入的所有研究中使用的行為改變技術(BCTs)
該研究運用了Cochrane協作網EPOC(Effective Practice and Organization of Care)組的方法學收集與社會規範反饋幹預同期開展的其他配套措施。同時,分析了社會規範反饋幹預成功實施的關鍵機制,收集使用社會規範反饋幹預的文獻所涉及到的BCTs編碼,并且計算了BCTs有效比率。在納入的所有研究中,都同時包含了"feedback on behavior"與"social comparison"這兩種核心BCT,在SNF使用的幹預包中發現BCT編碼為“Information about health consequences”的SNF幹預的有效比率最高(Effective ratio, ER=13),其次是“Adding objects to the environment”(ER=9)和“Instruction on how to perform the behavior”(ER=9)。

圖2 社會規範反饋幹預中BCTs的有效比率(ER)
Meta分析顯示SNF可以有效減少醫生的抗生素處方行為,總體率差(RD)為4% (95%CI: 3%-6%, p<0.0001)。幹預設計的對象(醫生vs醫療保健機構)、幹預方式(電子郵件vs實體信函)、幹預手段(模糊排名vs精确排名)、幹預反饋頻率(每月vs每季度)均可能對SNF幹預效果産生不同的潛在影響。

圖3 SNF幹預對醫生抗生素處方行為影響的随機效應森林圖
總的來說,SNF是減少醫生抗生素處方行為的具有很大應用前景的策略。SNF設計通常使用多種BCTs成分,研究結果顯示BCTs編碼使用數量的多少并不會影響到幹預的效果,但使用的BCTs種類可能是SNF實施成功的關鍵,如告知不當抗生素處方的健康結局,以及指導如何合理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等。此外,該研究還發現SNF與多種幹預策略聯合開展時,SNF幹預效果可能更加明顯。
多耐藥細菌的迅速傳播意味着我們無法預防或無法治療的日常感染和疾病越來越多,現有的抗微生物治療藥物正逐漸失去其效力;與此同時,新型抗生素的研發正處于曆史的最低水平,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優化抗菌藥物使用來保護其有效性。抗生素耐藥的緊迫性、全球性和生态性表明:在抗微生物藥物耐藥的嚴峻形勢下,具有低成本、速度快、實施範圍廣泛的SNF抗生素管理策略,對各國抗生素臨床應用的創新性管理有重要參考價值。
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72074234)、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批準号:CMB-OC19-337)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2)00720-4
撰稿:曾穎超、石林
初核:丁瑩、董光輝
審核:王燕芳
審核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