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 | 林钰純:腳踏實地,厚積薄發
個人簡介
林钰純,女,漢族,中共預備黨員,太阳集团1088vip預防醫學專業2019級本科生。在校期間獲國家獎學金、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學生獎學金一等獎、第一屆醫學虛拟仿真實驗創新大賽卓越獎、第八屆全國統計建模大賽廣東賽區一等獎、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号。

事迹介紹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光陰見證了她從稚嫩懵懂逐漸變得踏實堅定。腳踏實地,厚積薄發,這是她在這四年來學到并認真踐行的道理。

正視不足,明确目标
2019年8月,她來到了太阳集团1088vip,開始了她與中大的故事。那時候是在東校園報道,校園路上學子熙熙攘攘,她走在他們之中,滿懷着初入校園的新鮮感與忐忑感,也帶着對未來定位的迷茫。
在大一學年,她還是個畏手畏腳的幼稚學生,縱使滿懷勇氣報名參加了社團與學生會,但每次的團建活動,都得鼓起勇氣參加,還需對自己的發言斟酌再三,生怕出自己的一點錯處。但也正是這樣的過分追求完美,反而使得她在同學們之中的形象不是那麼的鮮明。可以說,在大一學年,盡管她的成績名列前茅,但在同學中,還是一個小透明。
小透明,對于她這個比較有勝負欲的人來說,是比較難以接受的。或許這麼說,她是擔心自己大學五年結束了,也隻會停留在課本上坐而論道。因此,大一學年結束後,她用結構化思維将自己在大學期間需要做到的一些事情列舉出來,希望能夠将自己培養成一個有競争力的大學生,而不是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虛度大學光陰。
甘于奉獻,行穩緻遠
她開始學會不過分追求完美,而是鼓起勇氣,參加豐富多樣的活動去服務他人,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抱着這樣的想法,她在大二面試成為學院本科生黨支部的黨務聯絡員,志願幫跨校區的高年級黨員同志組織東校園的黨務活動,承辦了“夏日送清涼”活動,從組織策劃、物資籌備、擦拭風扇空調到采風撰稿全程參與,在這個過程中,雖有因為工作量太大休息不足而疲累,但當每到一間宿舍派送飲料、清洗風扇時收獲到他們的笑臉與感謝時,都會覺得這份辛苦付出得值得。在疫情肆虐的時期,她主動報名參與抗疫志願服務,那是她第一次對學院外的人服務,一開始在與人交談科普時仍有些生澀,但當熟練起自己的工作後,對于跟陌生人的交談也不再膽怯,而是大大方方地完成自己的指引與調查工作。
在這樣的志願服務過程中,她不斷積累了與人交流的經驗,也開始明白過往受限于交際圈所帶來的不足是什麼——那就是不斷為自己畫地為牢,一次次将自己的錯誤反刍,而不敢邁出成功的那一步。
也正是這樣的認識,她在大三學年勇敢地擔任班級班長,擔負起一班事務。雖有前面所說的認識,但在班級事務的實踐中一時還是難以将這樣的思想貫入,起初還是瞻前顧後,做一個決策便要擔心會不會得罪其他同學?會不會被誤會為有私心?會不會讓同學們覺得她做的不好?但是在與周圍的同學逐漸處成朋友之後,通過他們的知心之言,她才知道自己在他們眼中是工作認真細緻的班長,也是負責、為同學辦實事的班長。也正是因着同學朋友們的鼓勵,她在班級事務上越來越得心應手,決策能力不斷提高,領導能力也不斷提升,這樣的能力提高,既提高了個人素養,也方便了同學們。
學以緻用,嘗試科研
她是個有鑽研精神的人,因此相較于其他同學,她有着較早的科研參與經曆。在大二學年,她作為主持人,主持了自己的第一個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這樣的一個國家級立項,對于一個滿是新人的小組來講,是一件既值得欣喜的事情,也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情。今時回憶起來,還會為她們小組幾人熬夜奮力趕标書、戰戰兢兢反複檢查投遞狀态、收到立項結果時歡欣鼓舞的情況動容。她的第一個創新訓練項目是毒理實驗方面的,而實驗對于學生的操作要求是非常高的,經常是一下課就紮進實驗室練習,可以說那段時間是知識吸收效率要求最高的時期——既要兼顧好課内學業,也要練好實驗室的基礎實驗操作。當時的她還很貪心,既想做效應學研究,還想盡善盡美地兼顧好結構的研究,因此自學并下載了不少的分子對接相關的軟件。現在站在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再去回憶這段經曆,這樣的嘗試是非常有勇氣的、非常刻苦的,也正是因此這樣的勇氣與刻苦,才為她下一次的創新項目申請積累經驗創造了條件。在大三學年,她再次以主持人身份申請了創新訓練項目,這次不同于上次的生澀,她在各期成果提交節點以及文件要求上都有了經驗,因此,這次盡管是相較不熟悉的領域上(統計建模)申報的課題,但也能很快上手,并不負期望地再次獲得了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立項。

除了主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她還積極參與學術競賽。在2021年的9月,她報名參加了第一屆醫學虛拟仿真實驗創新大賽。此後,她開始每周的Idea VR建模課程學習,并提出以廣州5月份的荔灣阿婆案例為基點,以對阿婆的流調為切入視角,間插學科特色知識與融合廣府文化的想法。最終在2022年4月,項目獲得大賽卓越獎。在2022年3月,她報名參加了第八屆統計建模大賽,那時課内任務要求也重,時間成了比賽的奢侈品,因此吃飯時分經常不被放過。那時的三餐估計是吃得最飽的,因此不僅吃下了物質食糧,也在同時吃下了精神食糧。也正是憑着這種拼勁,在2022年8月,項目獲得廣東賽區一等獎。


再次回顧這幾年,不勝感慨。她最初隻是一個敏感、懵懂、稚嫩的學生,是這一路上遇見的老師、朋友的鼓舞,以及一個個擔子的磨練,成就了越來越踏實、越來越有創造力的自己。或許一開始她說厚積薄發,讀者還印象不深或有疑惑,現今通篇讀來,不知可有讓讀者對厚積薄發印象更深呢?
撰稿、配圖:林钰純
初審:藍丹紅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