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軍團隊在體力活動與全人群抗抑郁探索中取得階段性成果

發布人:丁瑩 發布日期:2023-05-12

世界衛生組織雖然提倡用體力活動來促進心理健康,但隻是将其作為傳統療法的補充,并沒有把體力活動作為治療抑郁症的單獨“藥方”。近日,太阳集团1088vip陳亞軍教授團隊針對體力活動的“抗抑郁”功效在全人群中做了探索性研究和循證梳理。系列成果發表在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IF=14.6)和JAMA Pediatrics(IF=26.8)等公共衛生國際知名期刊上。

抑郁是當今全球公共健康領域普遍關切的重要問題,其主要症狀是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以及精力和注意力下降。目前,全球3億多人深受抑郁困擾,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體力活動和飲食作為個體可控的行為生活方式在預防抑郁症狀有着依從性好和操作性強的優勢,但先前有關體力活動與飲食與抑郁之間的關系研究僅限于對單一的體力活動或飲食行為進行探索。為此,團隊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Joi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ary Quality and Lower Risk of Depression Symptoms in US Adults: Cross-sectional NHANES Study” 的原創性研究成果詳細揭示了體力活動聯合飲食對抑郁症狀的是否存在聯合交互作用。

該研究利用2007-2018年NHANES數據,在全美範圍内納入19,295名20~80歲具有代表性的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飲食質量和體力活動量分别利用飲食健康指數(HEI-2015)和總代謝當量(MET/每周)評估。受試者的飲食健康指數高于所納入樣本的第60百分位數,即視為健康飲食;受試者每周的體力活動量達到指南推薦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MPA)時間不少于150分鐘或高強度體力活動(VPA)不少于75分鐘标準,則定義為積極運動。抑郁症狀采用病人健康問卷抑郁量表(PHQ-9)進行診斷。研究發現(表1),相較于不積極運動的個體,積極運動的個體其抑郁症狀發生風險降低18%(AOR=0.817, 95%CI: 0.714,0.937)。相較不健康飲食的個體,健康飲食的個體其抑郁症狀發生風險降低17%(AOR= 0.827, 95%CI: 0.716,0.952);聯合分析發現:與不健康飲食且不積極運動的個體相比,健康飲食并積極運動個體的抑郁症狀發生風險降低了33%(AOR=0.670, 95%CI: 0.548,0.819),積極運動和健康飲食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0.052; 95% CI: -2.149, 2.044),(AP=-0.078; 95% CI: -3.333, 3.177),SI=1.189; 95% CI: 0.001, 1170.880),兩者相結合時,協同效應增大。本研究提示,當飲食和運動有任何一項不達标時,都不能有效緩解抑郁症狀,而當日常體力活動達到推薦量,同時進行高質量健康飲食時,兩者對抑郁症狀的協同作用顯著增加。該研究發現對成人抑郁症狀的飲食、運動幹預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 體力活動、飲食質量及其聯合作用與抑郁症狀發生風險的關聯

同時,聯合香港大學蕭明輝教授等團隊,陳亞軍教授團隊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也發現了體力活動幹預在抗抑郁中的明顯效果,“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to alleviate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的系統綜述發表在JAMA Pediatrics(IF=26.8)上。該研究通過對納入的21項研究2,441名參與者進行分析,發現體力活動幹預可以顯著降低兒童青少年抑郁發生風險 (g =−0.29; 95% CI, −0.47 ~−0.10; P = .004)。進一步分析顯示,年齡超過13歲且被診斷患有明顯精神疾病和/或抑郁症的參與者,體力活動抗抑郁的效果更加明顯。但體力活動具體參數,如訓練頻率、持續時間、運動類型等)與抗抑郁的關聯尚不清楚,未來仍需進一步探索。

我們的研究提示,體力活動幹預可以作為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抑郁治療的重要選擇,高質量飲食且積極運動的生活方式在普通人群中推廣可以有效預防抑郁症狀的發生。政府和社會機構在推進抑郁知識普及以及抑郁篩查工作的同時,倡導大衆養成健康的飲食、良好的運動習慣,在全社會營造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圍,将使公衆獲得巨大的健康收益。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清楚“體力活動”對治療抑郁症有明顯療效,該領域的研究還任重道遠。要将體力活動制定為個性化的醫學運動處方,必須了解适合不同群體和個體的最佳運動類型、頻率、時間、運動量。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需要認識到開始和堅持運動對很多抑郁症患者來說是非常艱難的。對于中度至重度抑郁症患者,如何把運動作為心理療法或抗抑郁藥治療的輔助療法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論文鍊接:

https://publichealth.jmir.org/2023/1/e45776/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2799811

 

 

 

撰稿:梁景宏、黃閃

初審:董光輝、丁瑩

審核:王燕芳

審核發布:範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