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 駱慶明:投身援非醫療,守護兒童健康,明月何曾是兩鄉

駱慶明,太阳集团1088vip2009級公共衛生碩士(MPH)畢業生,現為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兒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科普傳播專家,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東莞名醫。
2019年7月-2021年2月為中國第30批援赤道幾内亞醫療隊巴塔點點長,集體榮獲赤道幾内亞國家獨立榮譽勳章。2018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2021年“東莞好人”。2023年,中國援外醫療隊集體榮獲“時代楷模”稱号。
投身援非醫療 精心準備給非洲兒童的禮物
參與援外醫療工作的想法,20多年前就在駱慶明的心裡萌芽。那時,正在讀醫的他被院報文章——第16批援赤道幾内亞中國醫療隊的先進事迹所觸動。
2018年7月,在得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下發了由東莞市衛生健康局組建第30批援赤道幾内亞中國醫療隊的通知後,他在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後第一時間報名,終于得償夙願成為援外醫療隊的一員。
在廣東省組織的集中培訓中,已經45歲的他,系統接受了西班牙語、外交政策法規、援外紀律和非洲常見傳染病診治等的學習。人到中年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語言,而且還需要掌握許多非常複雜的醫學專業術語,其難度可想而知。但他硬是通過刻苦的學習,圓滿完成了培訓。
在認真學習西班牙語的同時,兒科醫生特有的心思缜密,讓他提前策劃準備了一份特殊禮物給受援國的孩子們。結合兒科專業知識,結合地處非洲地區常見的兒童營養問題,他結合兒童各個成長階段的營養需求,特殊時期的喂養、身高管理等知識,組織了兒科專家、翻譯、西班牙語老師共同編寫了圖文并茂的《兒童營養健康(漢語西班牙語對照)》,贈送給赤幾的家庭、機構。

這一珍貴而實用的禮物,得到了赤幾總理奧巴馬的點贊并為廣東醫療隊頒發表揚信。
憑借過硬功底 全力守護非洲兒童健康
來到赤道幾内亞的第三天,駱慶明就和第30批援赤幾醫療隊員們走上工作崗位。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相對滞後,醫療資源較為匮乏,特殊的熱帶地區氣候條件又讓瘧疾、傷寒、登革熱等傳染病恣意流行。
“這裡影像學檢查隻有老舊的X光和黑白B超,CT和胃腸鏡以及纖支鏡都沒有,除了手術室有呼吸機外,其他科室是沒有的。”沒有生化、影像檢查的輔助,他就靠視、觸、叩、聽來研判病情進展,發現端倪即刻調整治療方案。
在援外的近20個月裡,駱慶明完成了562人次門診和3128人次住院診療量。在大部分患兒為瘧疾、傷寒這類在我國屬于乙類傳染病的情況下,他所接診的患兒無一例死亡。

“醫生,我好痛!我不想活了!”Alena是他救過的一名鐮狀細胞貧血患兒。初次遇到Alena時,她被疾病折磨得苦苦哀求。
因為疾病會引發劇烈的四肢關節、骨骼疼痛,孩子每年至少得住院一次。由于長期需要治療,讓她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孩子的母親深知湊不夠醫療費,握着僅有的一張5千西法(折合人民币約60元)在醫院一角默默流淚。
駱慶明知道後,對她說:“費用我來解決,你不用擔心。”他檢查發現,孩子還伴有細菌感染,如不綜合治療會危及生命。他二話不說,一邊堅持給孩子細緻的治療,一邊為孩子支付了醫療費用,直到孩子感染症狀完全控制,出院回家。
駱慶明和隊友在當地積極推廣胎心監護,以降低監測胎兒死亡率。援非期間,他們發現了異常胎監131例,及時幹預,有效減少了101例新生兒發展為輕度或重度窒息等不良後果。他們還對新生兒科醫生、産房醫護人員培訓新生兒複蘇技能,有效改善新生兒窒息的預後。據不完全統計,該專項活動的開展有效降低了醫院15%的新生兒窒息率。

兼顧臨床和科研 為當地醫生留下救治經驗
考慮到援助終會結束,他們決心要将經驗傳授給當地醫生,提高孕産婦、新生兒的救治水平。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支持下,駱慶明和隊友捐贈了胎心多普勒、新生兒複蘇台、新生兒血氧監護儀、接生包、胎兒吸引器及産鉗等一批醫療設備器械給醫院,組織開展《赤道幾内亞圍産期母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的研究》課題,建立規範的産檢本,指導孕婦按規範産前檢查。針對赤幾當地醫院婦産科沒有母子保健手冊的情況,課題組設計制作了西班牙語的《赤道幾内亞母子保健手冊》。
瘧疾是嚴重危害當地民衆健康的疾病,如何提高當地兒童瘧疾的治療效果,是駱慶明一直惦記的。在援非結束後,他查閱了上百篇文獻,結合工作心得,撰寫綜述論文《兒童瘧疾診治進展》,為當地醫務人員診治兒童瘧疾提供參考。
“一定要授人以漁,即便我們離開後,有些東西也要保證持續下去。”駱慶明說。
駱慶明和隊友的付出,當地醫務人員心存感激。廣東醫生給他們帶來的,遠不隻是醫療工作上的幫助。當時,新冠疫情傳到赤道幾内亞,全球醫療界都對這一病毒感到“陌生”,這些廣東醫生不僅分享防護物資給他們,還借鑒中國的疫情防控經驗,與他們并肩作戰。
難忘援外溫情 《明月他鄉》講述援非故事
廣東援外醫生與當地醫務工作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駱慶明上班的最後一天,他救治過的患者、一起共事的醫生,紛紛來擁抱道别。
這一天,醫生Marta沒來送行,原來她在返醫院途中出車禍了,駱慶明和友人結束當天工作後立即前往看望。幸好她身體無大礙,并送給駱慶明一本金色的筆記本,希望他以後想起在非洲工作的時光時,可以好好記錄。
得知經曆車禍時,她還緊緊抱住這份禮物,駱慶明十分感動。這是兩國醫生友誼的見證。

援非結束後,他出版了一本32萬字的《明月他鄉——我的醫療援非之旅》。以寫實的筆法記錄了由東莞派出的第30批援赤道幾内亞中國醫療隊開展援外工作近20個月的曆程。

書籍出版後,他先後在醫院、大學、中學、市圖書館、工人文化宮等地舉辦了10場分享會,受衆近萬人次,他以真摯的情感、生動的語言,用親身經曆講述廣東醫生在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成功實踐。
援外醫療工作是艱辛忙碌的,也是光榮滿足的。駱慶明認為一個援外醫療隊員,首先就要熱愛這項事業,因為隻有熱愛,才能不懼挑戰。
點擊閱讀原報道:
轉載來源:羊城派、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廣東衛生在線(公衆号)
初審:陳霞
審核:王燕芳
審定發布:範瑞泉